楊世豪
藝術總監 Art Director
2011 年接觸馬戲至今,馬戲之門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從玩帽子雜耍開始,曾代表臺灣站上瑞士 Young stage、古巴 Circuba、德國 Variete Am Seepark Freiburg 的國際舞臺,2015 年開始接觸大環特技從劇場表演橫跨至街頭表演,近年亦陸續獲得臺南街頭藝人大賽冠軍以及擔任日本靜岡世界盃街頭藝術節的演出嘉賓,曾創下大環表演影片觀看次數突破千萬點閱率的表演者,站上亞洲達人秀的舞臺後知名度大開。近年致力於發展長篇馬戲作品、紀錄及研究臺灣馬戲的文化脈絡、馬戲之於社會的影響與關係,2020年發起的實驗性計畫《拆解馬戲表演者的身體語彙 - 其一:與編舞家》重新檢視臺灣馬戲對於技術的想像、關注馬戲身體語彙的藝術性、2021年帶著團隊發展《馬戲公園計畫》透過馬戲來連結各種場域、展演的想像,2023年於國藝會新人新視野專案發表新作《After》巡迴臺灣三大國際場館。
彭韋翰
營運總監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臺北人,馬戲之門共同創辦人兼營運總監,自2012年起投入馬戲藝術。曾赴中國雜技團留學,演職期間積極參與 各大商業、創作演出,彰顯新生代馬戲演員的熱血和勇氣。為擴展對表演藝術的視野,多次參與海外藝術節,如南法的Avignon festivla, Chalon Dans la Rue, 古巴的Circuba等。
近年擔任製作人的角色,致力於「馬戲的社會參與性」詮釋當代馬戲的藝術性,同時支持馬戲工作者,媒合製作及創作的工作平台。
戴郁仁
執行導演 Executive Director
專長|戲劇、雪茄盒、編創
現任馬戲之門-駐團導演,因自己對世界的好奇,而展開奇幻的創作之路!擅長以「雜耍物件」融入「生活」作為發想動機,輔佐「戲劇結構」與觀眾產生的共鳴。運用這份好奇,在創作的過程與這世界的人事物產生連結,同時也回饋觀眾一份驚奇的禮物。將這份珍貴的連結,作為創作的動力來源。
謝芷晴
行政經理 Administrative Manager
2021、2022年為臺中國家歌劇院 NTT藝術行政培訓計畫學員,身為表演者便從加入培訓計畫這刻開始接觸、了解藝術行政裡頭所蘊涵的大小事務。2022加入馬戲之門擔任行政經理一職,工作內容包含了執行製作、營運助理、活動窗口、社群管理及規劃。
吳政穎
主要成員 Main Member
專長|火舞、接觸棍、編創
高雄人,畢業於國立台灣戲曲學院,目前從事馬戲創作、劇場表演等相關藝文工作。早年以火舞、行動雕像、街頭表演開始,爾後接處歐洲馬戲作品逐漸轉為發展以生活題材為出發的馬戲演出形式,於2018年街頭作品實驗室上發表《巴哈嘎?不可不可!》陸續受邀至台北兒童藝術節、桃園地景藝術節 、衛武營馬戲平台演出,並在2022年開啟《巴哈嘎》巡演計畫在全台巡迴四個藝文場館做售票演出。在2022-2023參與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所籌辦的『馬戲棚計畫』累積創作上的經驗並專注於以棍子作為發展主體的實驗性馬戲創作。
呂天佑
主要成員 Main Member
專長|舞蹈設計、雜耍禮帽
臺灣人。1997年出生,舞者背景(街舞)曾在動手動腳舞團擔任舞者,畢業於臺灣國立戲曲學院。目前為演出團隊 - 馬戲之門 之團員,早年以街舞表演為主,而2016年接觸到馬戲雜耍帽子後,一直在探索如何將馬戲物件道具與身體技能結合,藉由創作時對馬戲的想像力來突破以往大眾對馬戲及舞蹈的認識。
近年主要與馬戲團隊共同打造團隊作品《怪怪聚樂部》及《馬戲公園計畫》已接續在空總精神跑道、臺東藝穗節、勤美學等藝術節亮相。而個人作品則2019台北兒童藝術節的街頭作品實驗室發表《阿~哦~》以及2022年在新竹小戲節發表《WHAT PLAY》等作品。
朱宸祐
主要成員 Main Member
專長|丑戲、雜耍圈、編創
臺北人,早年任職於烹飪,是一名廚師,綽號也叫廚師。
2015年就讀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開始學習與接觸馬戲生態創作核心與中心思想為「黑色幽默、荒謬突兀、反常行為、諷刺嘲諷、日常生活」用馬戲的方式訴說以前觀察到的社會時事以及自身私底下經歷過的人生歷練及生活趣事。以反諷和黑色幽默的的手法作為編排及創作。
近期則往個人solo發展,以尷尬荒謬作為切入角度探討自我人生的經歷,嘗試利用馬戲物件來敘述議題及故事,未來會發表WTF三部曲(首部曲於2023年臺北藝穗節榮獲創新實驗獎)
近期還有研究編創關於以雙人技巧為主戲劇相聲脫口秀的元素為輔 以演戲調侃時事的方式推動故事的情節訴說台灣的生活日常或是自己私生活的趣事,兩人一搭一唱的方式在在演練的過程搭配雙人技巧(對手頂)